发布日期:2025-02-15 21:17 点击次数:127 |
2025年特别敏感:不能谈楼市三十年,包括“量价齐跌”这些描述现状的负能词语,可以用在美股,不能用在中国楼市。
为什么?
我们又是从哪一年开始,变得如此脆弱?
应该是2018年,那一年万科已经喊出了“活下去”的口号,如此明确的信号,代表着市场的自调机制的预警;为什么我们最终却躲不开岛国的宿命?
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不能不说,楼市为什么会失败的底层逻辑和国家一样也是源于“攫取性”,中国的楼市存在着机制错位,供应端是计划经济,需求端是市场经济。2019年恒大已经提出七折促销,十足的危机感,但是,办公室精英不允许,这就是所谓的“非市场化干预",是有形之手对无形之手的干预。
展开剩余59%干预的是什么?
主要是限制货币供应,其它都是虚的,因为楼市说到底是货币与商品的平衡。但是,问题也就出在这了,减少了货币供应,却没有减少土地供应,限制了房价的上涨,却没有限制地价的上涨,2017年全国土拍面积按搜狐网数据为3亿多平方米,2018年后既然市场已经发出警告,供过于求了,应该是严格限制土拍,然而,按中指数据2020年却一路向上,高达11亿平方米;土地出让金也随之上升,2017年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.2万亿,2021年达到了天花板为8.7万亿;这说明供应端不受控,被”计划“了。
中国是土地全民所有制,地方财政是土地资源的唯一提供者,可以一纸文件彻底斩断供应端,停止土拍,那样今天楼市的局面就不会发生了;问题也就在这,地方财政已经落入了债务陷阱,收入追不上日益膨胀的支出;只能不遗余力地扩大土拍,指望房地产支撑财政;更重要的是,财政支出扩张的方向并不是社会保障体系,没有用于支持需求端,供求不平衡的口子就彻底撕开了,楼市的塌陷就是这样形成的。
然而需求端早已经市场化了,很诚实,正如哈耶克所言,计划经济可以定义供应端,定义不了需求端。
2025年怎么办?
说到底还是要动用货币工具,去补需求端之不足。继续降首付、降息、降交易税,把发券和消费补贴这种刺激政策,也用到楼市中,争取打破高盛楼市2027年触底的预测,提前稳住房价;这很重要,是中国经济能不能复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。
发布于:江苏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