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2-14 22:38 点击次数:117 |
新京报讯(记者张洁)2月8日,新京报记者从中消协官网获悉,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已发布,根据2024年商品大类投诉数据什么叫杠杆资金,家用电子电器类、日用商品类、服装鞋帽类、食品类、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。与2023年相比,服装鞋帽类、食品类、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比重有所上升,日用商品类、交通工具类、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比重下降。
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,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761886件,比上年增长32.62%,解决1211284件,投诉解决率68.75%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.8亿元。其中,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6173件,加倍赔偿金额152万元。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70万人次。
在商品大类投诉量方面,2024年,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为213779件,投诉比重为12.13%,投诉比重上升0.23%,位居投诉量榜首。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为25877件,投诉比重为1.47%,投诉比重下降0.89%,位居投诉量的第七位。在具体商品投诉中,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、服装、通讯类产品、鞋、日用杂品。与2023年相比,通讯类产品、服装、食品、鞋、家具等投诉同比上升,汽车及零部件等投诉同比下降明显。其中,家具投诉量为33822件,同比增长20.95%。
2024年,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、多场景,从商家落实国补政策不规范,到金融消费隐性收费,再到预付式消费纠纷、电信服务乱象等,反映出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、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。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也暴露了监管的短板。
中消协分析称,国补消费市场活跃,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。国家补贴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利于民、促进消费,但部分商家和平台的不当行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,背离了政策初衷。一是商家涨价“套取”补贴,一些商家在补贴前先抬高价格,再用国补优惠吸引消费者,消费者质疑补贴被商家或平台截留。二是使用国补后不给予价保,消费者购买了国补商品后发现价格大幅下降,要求补差价,但被商家以“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”为由拒绝。三是商家原因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,商家未按承诺时间发货,或者以库存不足为由强制取消订单,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。
投诉热点问题还包括“车辆统筹保险”投诉激增,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;羽绒服产品虚假宣传频发,消费者权益频遭侵害;“先享后付”隐患多,消费者需防范隐藏“陷阱”;金融消费乱象不止什么叫杠杆资金,违规荐股与隐性收费问题突出;笔记本电脑投诉高发,质量与售后问题较为集中;电信服务投诉居高不下,消费者权益屡遭侵害;预付式消费纠纷多发,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。